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动态 > 正文

“萃英桥”暨毕业教育报告——刘铭庭校友

日期: 2018-09-17 阅读:

题目:红柳人生

时间:2018年9月17日晚19:30

地点:逸夫生物楼301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刘铭庭,出生于1933年,山西万荣人,植物学家,世界著名治沙专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于田县大芸种植场厂长、人工肉苁蓉之父。

1957年7月毕业于yl8cc永利官网生物系植物专业。长期从事沙漠治理研究,发现了柽柳属5个新种,将中国的柽柳植物研究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在流沙地、重盐碱地通过引洪成功大面积恢复和发展了柽柳灌木林,十余年间推广400万亩,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联合国国家、省部级奖28项,是全世界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科学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组尊称为“刘红柳”。

于田县利用刘铭庭的成果和种苗,发展了5万亩红柳大芸,年纯收入已达到2亿元以上,超过已有40万亩农田的于田县全县的农业纯收入,使20万于田县各族人民摆脱贫困,走向了小康。为了帮助于田县人民实现红柳致富梦,刘铭庭一家在于田县扎下了根,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倾注了40余年的情与爱。

刘铭庭扎根南疆搞科研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专门视察了刘铭庭的农场,当即挥毫写下了“向刘铭庭教授致敬”的题词,以表达对刘铭庭的敬意;国际著名的药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郑齐友教授参观了刘铭庭的农场后,向和田地区的领导表示:“刘铭庭是和田的一个‘宝’,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宝’用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王乐泉书记还专门在反映刘铭庭的报告上写了批示:“此事一定要支持下去。”北京大学的展鹏飞教授考察了刘铭庭的农场后,说这里是全国面积最大、管理最规范的人工大芸种植基地,并准备将我国第一届肉苁蓉学术会议安排在这里举行。近年来,有不少美国、德国、日本的科学界人士专程拜访了刘铭庭。澳大利亚荒漠环境管理中心的一位官员看着眼前的景象,深受感动地说:“我见过很多国家的沙漠,但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地方!”

新闻链接:【我们兰大人-1】治沙专家刘铭庭:一个甲子的坚守与奋斗

【萃英记忆】刘铭庭:不忘初心,造福边疆——“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一)

【萃英记忆】刘铭庭:不忘初心,造福边疆——“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