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何新华研究员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基于13C/15N双标记实验技术的碳氮循环研究(In situ field 13C/15N double labelling technique to track carbon and nitrogen cycle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陈怡平教授主持。
何新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13C/15N稳定同位素在农业、生物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基本原理,然后从田间选址、微区布局、田间操作技术和土壤与植物取样等角度系统阐述了13C/15N稳定同位素的最新监测技术,并就地上-地下系统中碳氮转运结果进行了讲解。报告结束后何新华研究员与在座师生就相关问题做了交流,答疑的过程中也对同学们以后的科研和学习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并参观了我院同位素实验室。
何新华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1991年获得华南农业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联培植物生理生化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植物生理生态博士,2002-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与日本东京大学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为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植物生物学系/地球与环境系研究员,西南大学特聘教授、土壤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科研方向为植物氮/碳生理生态、土壤-真菌-植物相互作用、土壤有益微生物和碳氮磷钾积累对环境变化响应与耕地保育及地力提升等,获得中国国家基金委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美国国家基金委与农业部、澳大利亚国家研委会、联邦教科部与谷物研发组织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等资助。先后在Agr Sust Develop、Agri Ecosyst Environ、Agri For Meteorol、Biol Fert Soils、Biogeosciences、Glob Biogeochem Cy、Nature Commu、Nature Geosci、New Phytologist等刊物发表SCI论文150余篇,Scopus引用2300余次,Scopus h-指数达26,Newsflo媒体报道28次,Mendeley阅读人数3500,ScienceDirect网络阅读59000次。1994年起曾任3种国际期刊编委,现任《Plant and Soil》编委(2007-至今),定期/不定期为澳大利亚(ARC、GRDC)、英国(BBSRC sLoLa)、美国(NSF、USDA)及荷兰(NWO)等国审评基金与学位论文和80余种英文期刊审评稿件。